“俯仰之间”主创团队访谈 | 李铁军:寻境不在心外 - 文化 - 濮阳文化网(www.cpywh.com)一座城市的文明在于文化与良知!
首页 > 文化 >

“俯仰之间”主创团队访谈 | 李铁军:寻境不在心外

发布时间:2023-06-13 10:49:20来源:artmmm.cn
  寻境不在心外

  ——品读李铁军微观摄影作品“四季”系列

  文 / 尹菱

  “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这句话出自《传习录》,据说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由此,王阳明做出了上面的回答。这句话也恰好印证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句名言,“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美的发现”。

  初次见到铁军老师的显微摄影图片,我们不仅会惊叹于这些微象的美轮美奂,也会惊奇地发现,与我们平行的时空中,还有那么多不被我们发觉却又如此相似的生命与世界,在这个幽微的角落里也有日月星辰、山川大河、生物万千。摄影师犹如神明将人类自身无法触及的地方一一点亮。

  作为长期从事口腔病理学医疗、科研工作的铁军老师浸染在人体细胞的显微摄影中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借助显微镜,铁军老师从日常的科研切片中看到了“人间幻境”,经过不同的组织处理、特殊染色、棱镜变化、构图等必要的一些手段,铁军老师将这些微象提炼出来。他说:“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组织切片中,我常常可以捕捉到生物体的变幻莫测和活灵活现,常常能产生很多奇思妙想。比如说,在低倍镜下浏览组织切片时,会有一种从飞机上航拍大地的错觉。”仰观天象,感受到的是人类的卑微与渺小,而俯察地貌,则会生发出万物与我同在的博爱力量。

  在“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上,铁军老师展出了八张图片,他为这个系列取名“四季”,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题目,但是与图片微象相得益彰,平淡中有奇境。这些图片与铁军老师之前的季节类的作品有所不同,它们更加简淡、静谧,没有一目惊心的错愕,没有异于寻常的诧异,也没有绝幻至美的惊艳,但是四季的风却向你缓缓吹来。

  一年四季,24节气的交替出现让我们的日子来而复往,有节奏地流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违天道的人类需要不断地回溯初始,来校正有时候的忘乎所以。日本服装设计师杉本博司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再一次回到人类意识产生的现场,寻找意识所依据的缘由。” 铁军老师的图片便给了我们唤醒神性的机会。就让我们卸掉认知的禁锢,把自己淘洗干净,以一颗无知之心,让美自然地流动进来吧。

  春

  隐喻春天的两张图片,以青绿为主色调。青,生也,木生之色也。古人常把青绿二字共用,代表生之意味。“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诗经》中的青,便是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微象中鲜活而悠长的天青色,在宁静中蕴含着生机。那一抹飘忽不定的红,轻笼如烟、惊鸿一现,似乎要将蕴含在青绿中的勃发之力轻携而起,一点点沁透到人们的心间。青红相配,带来一份沾染时光的希望,一抹治愈生命的温柔,一股对抗庸常的力量,一首归去来兮的生命交响。散落在其间的斑斑点点像是一颗颗灵秀的种子,等待着春的萌发。惊蛰一声春雷,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此召唤下,天地油然而生。春的气息是温润的,朦胧的,容易让人慵懒在爱的怀抱中。只盼逢一场春雨,便化作一尾鱼儿,一展青叶,游荡在诗一样的碧波里。

  夏

  走过春的夏,生命是怒张的,毫无遮拦的。写出“生如夏花之绚烂”的泰戈尔早把夏天参透。夏花之精神,生来就带着一股茂盛的生命力。图片中这奔涌向前的大河涛涛,满溢着生命的倔强和自由。拼搏过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不管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还是海明威内心的老人与海,无一不在传递着生命的高贵与不可胁迫的尊严。夏季的炽热,不是为了展示太阳强大的能量,而是为了锻造出大地万物的生命质感与密度。

  世界的运转总是在阴阳能量的交换中前行,一阴一阳如影相随。在人们的眼中,夏季的颜色应该是明艳的。但是夏季下面的这张图片中,暖紫色略显沉郁,低沉舒缓的大提琴旋律在这一片静穆中若隐若现,靜默流年。参悟生命的行者清醒地知道,繁华的此季远远不是修行的终点,唯有心怀翻越高山的智慧和勇气,才能领略更畅然自在的人生境遇。

  秋

  秋季是人类最为欢腾的季节,既有当年丰收年景的喜悦,也有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历经千帆的秋天本来就是可以回首的季节。图片中褐栗色岩石般的微象有着大地一样的宽博厚德,在山间溪流从容地抚触下向着不期的未来奔流不息。没有了秋的这份雍容与静婉,花团锦簇的万情激荡便显得浅薄与绵软,没有了秋的清醒与思辨,草长莺飞的风情悦动也会显得苍白与无知。走过夏的秋,将之前走过的路一一沉淀。

  冬

  冬来了,冷了下来,宾客散尽,倦鸟归林,世界宁静了下来。图片中的灰白色将冬的清冽渲染得柔情似水,没有一点萧瑟,几根错落的线条犹如近岸处的残荷枝干撑起了冬的风骨。把生命厚度活出来的人,是不会畏惧“萧瑟”的。他们孤寂的眼睛里有光,且能耐下心来,不动声色地与岁月继续周旋。

  据说,人类四大文明古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优势,他们都产生于北纬30度的地带。这个区域因为冬天的照拂,启发了人类克服自然的智慧与不敢懈怠的生存动力。所以说,被冬抚触过的日子会变得更加坚韧。

  最冷的日子也最深情。铁军老师以镜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沉着澄锐的冬,它虽然静默但心有所寄,犹如一汪入冬的湖,将热流蕴藏湖底,集结暗涌。只要生命馈赠的天真不曾消逝,便能守住这一冬的冰霜残月,等来春天的再一次相约。

  结语

  很喜欢卞之琳的那个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俯察显微镜下的微象,殊不知,那里的微象亦在遥观着我们。它们并不依赖我们而存在,见与不见,都在那里。不同的是,因为有了这一次的窥探与凝视,这些微象才有了山水人文的韵,有了四季人生的情,我们的内心也会不自觉地生出与山水、宇宙同在的庄严和肃穆。走过四季的我们,在岁月的往复中,在心湖的观想中,多少有了一些升华。

  主创团队介绍

  李铁军介绍

  李铁军,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子病理与生长行为。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年获中国医科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诊断创新单元等重要项目资助。个人也曾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李铁军教授业余爱好摄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生命之美》、《显微镜下生命的奥秘与遐想》、《寻境》和《生命如诗如歌》等有关显微摄影的艺术画册和人文专著。

(责编: admin)

我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