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白塔:忽必烈下令建造 缘何有无影之说? - 宗教 - 中国西藏之窗
首页 > 宗教 >

妙应寺白塔:忽必烈下令建造 缘何有无影之说?

发布时间:2019-03-09 23:20:00来源:中国西藏网

  提到“妙应寺”,恐怕有些北京人都不太清楚,但要说它另一个名字“白塔寺”,大家都能马上反应过来,就是位于阜成门内大街的那座寺院。

  图为修缮完毕的白塔寺重新开放后的第一周,一位参观者在寺中拍摄白塔的照片。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摄影:和冠欣

  始建于元朝的妙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元大都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藏传佛教文化和元朝历史的重要见证。

  元代建筑经典之作 由外国设计师督造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令建白塔,历时8年落成,与大都城并称“金城玉塔”,盛名轰动一时,它作为君权与神权的象征“坐镇都邑”。

  妙应寺白塔的形制渊源与古印度佛塔相似,通体洁白,雄伟秀丽。高50.9米,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组成。为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依制设计,元朝第二任帝师亦怜真装藏开光,其制作之巧,古今罕有。


图为妙应寺内的阿尼哥塑像。

  白塔的建造者是阿尼哥(1245—1306年),他出生于尼泊尔的“精致艺术之都”——帕坦。阿尼哥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擅长绘画、雕塑与铸造金像,深受忽必烈和八思巴的赏识。妙应寺白塔不仅成为阿尼哥最精美的杰作之一,也成为中尼文化交流中精彩的篇章。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它既是北京现存唯一完整的元大都文化遗存,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又是中尼友谊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妙应寺内部景观。

  元朝时期 大力推崇藏传佛教

  元朝建国后,元廷采取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国策,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元世祖忽必烈敕封藏传佛教萨迦派八思巴为帝师,白塔的勘察选址即是八思巴与忽必烈共同完成的。白塔落成之日,八思巴亲写赞颂并赐塔名“胜利三界大塔”,注定了其九五之尊的地位。

  元朝第二任帝师为亦怜真。亦怜真(1238—1279年),藏文名仁钦喜饶坚赞,八思巴异母胞弟。1267年,代任萨迦派祖寺座主。1274年,八思巴返回萨迦寺时,亦怜真接任帝师职位,之后他按照藏传佛教萨迦派仪轨,亲自主持了白塔的装藏和开光仪式。

  1279年,亦怜真圆寂于元大都。忽必烈命诸国教师禅师108人为他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法会。

  1368年,盛极一时的妙应白塔寺焚于一场雷霆之火,唯剩白塔幸存。

  1457年,宛平县(原北京市属县)县民郭福请命朝廷,重建寺院。明英宗赐名“妙应塔”。万历年间,李太后出资修缮白塔的天盘华鬘;万历十五年,信众出资修造白塔铜铃等,“妙应塔”一名沿用至今。

  清朝出于政治需要,把扶持藏传佛教以安定蒙藏地区的统治作为国策之一,这也使得妙应寺这座京城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再次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藏传佛教在北京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图为胡同里的白塔。

  神秘白塔 “无影白塔塔无影”之谜

  关于这座白塔有个传得神乎其神的说法。据说无论白天阳光下或是夜晚月色下,白塔都没有影子,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更加神秘地说,“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事实上,“塔无影”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专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因为白塔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白塔寺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至于说影子在西藏,更是民间的讹传。

  2015年12月6日,妙应寺白塔在经历了长达2年7个月的修缮后重新开放。如今,妙应寺白塔周围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在周边的群众也以此寺为荣。

  诚如专家所说,藏传佛教寺院在北京的建立,是与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西藏地方的全面施政相伴而生的。历史上,北京藏传佛教寺院切实密切了中央政府和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和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部分资料参考《阿尼哥画传》和《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之窗”或“西藏之窗”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西藏之窗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之窗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